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扶摇上青云(科举)第29节(2 / 2)


  小案首,你最好别犯在我手里!

  顾北安为学子们租赁的小院在一条叫凤翔的小巷内,中人手中有两处环境相似的院落,而凤翔巷这间因名字吉利,一个月要多收五吊钱。

  顾大人是一秒都没有犹豫,直接拿下了凤翔巷这间价格高的小院,被白雪知道好一顿教训:“有那份钱,你花了用了干什么不好,顾大人,你怎么想的?”

  “凤翔凤翔,凤凰展翅飞翔。”顾北安振振有词,死不悔改。

  夫妻俩拌嘴不停,置办了一些礼品,一路打听,去寻找白雪的表姨去了。

  小学子们也进入了为府试而战的复习阶段。

  科举考试,离不开的仍是四书五经,但府试略有不同,可以选择。

  除了《孝经》和《论语》为必选,《礼记》和《左传》可二选其一,《诗经》及《周礼》还有《仪礼》三选其一,最后《易经》《尚书》《公羊传》《毂梁传》四选一,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考题,但难度大致相同,且混在一起评分。

  沈长林沈玉寿及贺青山均选了《左传》《诗经》《公羊传》,三人都比较喜欢有剧情有人物的内容。

  府试一共考三场,第一第二场考一天,第三场两天,每场考试中间会休息一天,但不准出考间,算下来一共要在考院待六天五夜。

  至于考试内容,依旧是策论诗赋贴经一类,但顾北安提醒各位学子道,府试由知府出题,知府进士登科,天子门生,其学识、阅历皆高,这考题难度自然也就上升了,且考生的素质能力经过筛选,都是一县的佼佼者,评分标准自然更严格。

  这时候,从自身角度结合实情,写一些不痛不痒的平凡论调,则很难脱颖而出,需要对律法、时政、吏治有一番自己辩证和见解。

  对于永清县的学子们来说,这一点很难,因为永清县太小了,太闭塞了,学生们没有见识过不同律法吏治下百姓的状态,也不知时政,做个残酷的比喻,没有见过光的盲人,又怎么和人形容一幅画色彩的绚丽多姿。

  仅靠顾北安的提点,仍是雾里看花,摸索着往前。

  这也是科举应考之路,越往上走越难的原因。

  在大岩村私塾,沈长林可以靠着背书、练字脱颖而出,在县试中靠着对四书五经倒背如流,一手好字添分加彩,府试呢?

  熟背课文的大有人在,能书俊雅馆阁体的多如牛毛。

  比的是见解,是悟性。

  是读万卷书以后,消化提炼的真知灼见。

  而社会阶层越高的人,他天然就带了优势,像那些出生书香世家的,从小就对圣贤典故,奇特晦涩的小学问如数家珍,二村里的孩子们,从小会的是捡柴喂鸡。

  沈长林深吸一口气,翻开了书本,但以上种种,不是他退缩胆怯的理由。

  唯有拼尽全力,无悔即可。

  作者有话说:

  ~

  感谢在2022-05-15 23:31:33~2022-05-16 23:30:1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橘橙33 3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恰逢与你 20瓶;幽兰珊 10瓶;纤珏 3瓶;窝是一枚醋包、公子有礼、得闲饮茶、_乾?倾~天下*】√ 1瓶;

  第37章 陆经历

  ◎排队入考院了【合更】◎

  “子曰:爱亲者, 不敢恶与人,近亲者,不敢慢于人……”清朗的读书声回荡在小院里。

  诸位考生都收拾好心情, 从朗读课文开始,等心绪慢慢平复, 再深入学习和思考。

  房间内只有一张书桌,你左我右,各自倒也相安无事。

  小院虽配备了厨房, 但考虑到一日三餐生火煮饭, 难免产生噪音和炊烟,会影响到读书环境,因此顾北安按老办法,请了附近一位邻居帮忙料理饮食,邻居在家做好了饭菜,用小推车准时送来。

  这样学子们既能吃到可口的热饭菜,也能得到安静舒适的环境。

  临近饭点,邻人送来了饭食, 是杂粮饭加肉末豆腐并两道小蔬菜, 一人还有一勺鸡蛋羹, 热气腾腾的装在食盒内,瞬间香气四溢, 令人食指大动。

  “吃饭去喽!”

  学子们拿上碗筷, 排队打饭, 一瞬间恍然又回到了永清县学。

  但是打饭大婶陌生的口音,还有陌生的院落都在提醒他们, 如今身处异乡, 正为梦想而战斗。

  另外一边, 顾北安和白雪提着糕点、布匹,并几样家乡带来的特产,正沿街打听白雪表姨的住址。

  她表姨姓王,夫君姓秦,是个小商人,做木材生意,白雪记得小时候听外祖母说过,他们搬到景安后住在西城,并且投奔了秦氏族亲,那位族亲生意做的颇大,在景安城小有名气。

  小时候白雪深信不疑,但是真的进城后便明白,所谓的小有名气只是客气奉承话。

  景安城这么大,九成九都是小人物,于是他们只能慢慢打听。

  一路问,一路找,竟在一条窄巷里遇见了同乡。

  古时交通不便,人口流动少,外来人口一般都会加入同乡会等组织,好互相有个照应。

  因此找到了永清县同乡,便寻到了希望。

  开小调料店的老爷子想了想:“姓秦呐——哦,我想起来了,小永巷里,就有一户秦的,去问问看吧。”

  二人又一路打听,来到了小永巷。

  “表姨。”

  三月正是碧桃绽放之时,小巷弄深处,一簇簇桃花正开的灿烂,一妇人正在树下绣花,虽然鬓发间有了银丝,脸庞上也长了皱纹,但是白雪一眼就认出,眼前这位妇人便是十多年未见的表姨,秦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