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扶摇上青云(科举)第65节(1 / 2)





  几日后,柳九思和他的妻子便消失在了平昌城,再没人见过。

  沈长林心里一惊,莫非?

  他赶紧再去了一趟当铺。

  当铺掌柜爽朗一笑:“沈公子把我们当成什么人了,柳九思闲散怠懒,和不三不四的人勾结,欠赌债不还,还惹有风流债,被官府下令遣回原籍了,至于史家的事,我们还在暗中调查,有结果了,再告知沈公子。”

  “史家的事?”沈长林品出不一样的意思来。

  当铺掌柜却不再多说了:“情形复杂,有意外收获,不过此刻就不多说了,免得影响沈公子应考。”

  一切归于平静,又回到了那些温馨平顺的备考时光。

  三个月的时间匆匆掠过,很快就到了八月初八,明日八月初九,就是秋闱第一场考试开始的日子。

  沈长林从大岩村私塾启蒙,到永清县学进步,再到景安府学精进,一路走来,已有十多载光阴。

  一场场试考下来,终于走到了秋闱的考场上。

  第65章 考秋闱

  ◎恐佞邪乱红尘◎

  秋闱共有三场考试, 分别在八月初九、十二、十五举行,三场连考,合九天七夜。

  八月气候极炎热, 光是在在狭窄的号房里呆足九天,就已经很煎熬了, 何况还要动脑筋答题,因此每年秋闱,都有很多士子因突发急症或身体太虚而被抬出考院。

  秋闱考的不仅是学问, 更是对精力、身体的多重考验。

  之前的童考, 虽也连考多日,但县里府里的考院条件比较好,号房通风透气,县衙府衙的官员,也会格外照顾本辖区的生员。

  但秋闱不同,来省府应考的士子太多了,足有四五千,根本照顾不过来。

  数千人齐聚考院, 人多地窄, 号房自然就狭促, 只有三平方左右。

  九天七夜中,除答题外, 举子们的吃喝拉撒睡也全在里面, 兼人员密集, 那环境可想而知,自是极恶劣消磨人的。

  为了尽可能舒服的赴考, 沈长林他们提前准备了不少东西, 笔墨纸砚, 衣裳被褥自是不可缺少的,此外防蚊虫叮咬的艾草冰片薄荷脑等,也要备上。

  考院会安排考生的一日三餐,但口味和质量嘛,自然很次,想要吃的好些,便还要带口小锅,一些米面,另备些加热就能吃的干粮。

  怕走水,号房内是不许燃明火的,但每间号房外,会有一号军监视,以防作弊,跟号军打好关系,可以请他们将食物炭火器皿等拿到可燃火处熬煮,好了再端来号间。

  号军不白帮忙,自需要银钱打点,手头宽裕的士子,都会花这份钱,好让自己考的安心。

  沈长林几个,也只得随俗。

  “煜照兄,好久不见啊。”

  他们正在最后一次清点行囊,多日不见的赵悲煦竟然登门了。

  自到了平昌城,赵悲煦就一直住在亲戚家中静心备考,没有外出参加茶会诗会结交友人,除头两个月到百梓巷来过几回,入夏后就进入了闭关状态。

  几个月不见,赵悲煦瘦了一圈,可见这段时日将所有心思都扑在了功课上。

  “我这有些急救药,是按宫中传出的方子配的,效果极好。”赵悲煦说着,拿出好些瓶罐,上面贴着‘护心丸’‘人参保命丸’‘消热散’‘解暑药’等标签。

  基本上囊括了常见的急病。

  “你们几个常年锻炼,身体自是极好的,能熬住号房内的艰苦,但以防万一,还是带上吧。”

  “多谢,还是煜照兄考虑周到。”沈长林说着,倒了杯隔壁文家娘子做的薄荷酸梅汁给赵悲煦喝着解暑。

  赵悲煦从亲戚家来,坐马车到百梓巷要半个时辰,正口焦舌燥,一杯清新酸甜的冰饮下肚,瞬间浑身舒爽:“这饮子好喝。”

  “是隔壁文相公娘子做的,这位文相公心思敏捷,人品庄重,改日引你们见一见,煜照兄一定会喜欢他的。”沈长林笑道。

  “能得你赞赏的,定是才德兼备的人,考完后我们一起相聚。”

  赵悲煦说完,又留了一烛香时间,接着便匆匆返回了。

  今日是考前最后一日,他要回去整顿行囊,沐浴换衣,早早睡下,然后半夜起床,前去考院门口排队入场。

  三年一场的秋闱,不仅是举子鱼跃龙门,改变阶级的机会,也是朝廷选拔优秀的人才的良机,自然会慎之又慎。

  而秋闱的考官人选,自然也很重要。

  目前各省主考一名,由各部正三品以上,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副考官二人,由各地方选取的正六品以上,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

  此外,还有布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巡按御史推举的见任教官数名,见任教官一般是各省德才兼备的饱学之士,和朝廷另派的监考官一同监察。

  除了考官、监考官、见任教官外,还有各地方推举而来的用科部官做同考官,同考官的主要职责是阅卷,因阅卷主要在考场的帘内进行,所以也被人们戏称为“内帘官”。

  一众官员及其幕僚加一在起,足有六七十人,虽然选人时尽量规避本籍人士,但在种种人情网下,总有许多考生和官员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前朝并不禁止考生在考前拜访考官,甚至以拜访往来,得考官青眼为荣,并称主考官为座师,日后入朝为官,自成朋党,不仅坏了科举之道,也祸乱朝纲。

  当今皇上已经明令禁止考前学生和考官们有任何互动,一经发现便是严惩,就算考过了,也不许互称师生,以免结党营私。

  但就算朝廷处罚严厉,还是有很多考生想取巧,去考官暂住的院落附近吟诗作对,或者和其手下人往来等等,试图提前得考官注意,算是打了一波擦边球。

  沈长林他们自然没弄这些机巧,成也萧何败萧何,或许能因此得考官赏识,未来青云直上,但也可能被人揪住细节做文章,葬送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