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锦鲤娘子(种田文)第109节(2 / 2)


  “泽秋哥,我们建一个小船队吧。”

  沈泽秋手上动作一顿,静静等安宁说下去,他深知安宁的性子,她一定是想到了好主意。

  “金陵的山货卖的贵,是咱们这的两倍,我们可以买两艘船,船南下时送山货去金陵卖,北上时顺路将料子运回,我们派可靠的伙计跟船办事即可,不用你每回都去了,泽秋哥,你觉得如何?“

  这是个不错的法子,沈泽秋去一回金陵要花三个月的时间,靠安宁一人根本忙不过来。

  “主意不错,要不今日去唐府拜访一下唐夫人,和她讨教些经验?”沈泽秋摸摸安宁的脸,笑着问。

  安宁点头说好,“唐夫人喜欢娘炸的小糍粑的麻花,咱们给唐夫人带点儿去。”

  唐夫人现在打扮的满身贵气,可口味没变,何慧芳做的小点心、炸物,她喜欢吃,还嫌弃府里的大厨都做不出这个味道。

  安宁和沈泽秋说明来意,唐夫人说这没什么难的,唐家船队里刚好有两艘旧船要卖,不过办理船队需要州府的批文,这批文极难得到手,需由县令一级一级往上递交。

  看来这回,沈泽秋还是得亲自跑一趟金陵。

  不过在出发前,按照唐夫人的提点,他们准备好了申请州府批文所要用到的东西。然后沈泽秋在八仙楼摆了一桌,姜掌柜等在清源有头脸的人作陪,把魏大人请来了。

  “这个嘛,我得好好想想。”魏大人怕上级怕的像老鼠见了猫,沈泽秋要建船队,他更觉那是痴人说梦,贪心不足,他怕申请递上去,他作保,到时候挨上司一顿训。

  可沈家如今是清源能排上名的富户,魏大人又不想得罪沈泽秋,眼珠子滴溜溜乱转,最后想到了个折中的好法子。

  “沈会长,你的船队建好了,跑的是吴州城到金陵这一段水域,根本不属于清源县管,宛县为吴州城所辖,李大人在宛县为官,他人脉比我广,也受上头重视,您去拜托他往上递申请,比拜托我强。”

  虽然魏大人本意在于推脱,可这道理没错,沈泽秋听进去了,这事情需托给李游帮忙。

  沈泽秋先写了封信捎给李游,李游回信说面谈。

  很快,除夕又到了眼前,今年除夕,沈泽秋一家没有回村过年,一是安宁怀的这胎孕吐比较厉害,又是水路又是旱路的,何慧芳和沈泽秋舍不得她在路上颠簸,二是宁秋阁准备在县城开分店,装饰新店的事情紧,实在腾不出空闲来。

  沈泽平领着莲香第一次回家过年,被村里人围着问长问短。

  “泽秋今年咋没回来?”

  “听说他们在县里成了财主老爷哩?”

  沈泽平费了好大劲儿才从人堆里挤出来,桃花镇老铺子的生意现在也好得很,沈泽平和莲香忙的脚不沾地,就想趁过年轻松几天,歇一歇,快活快活。

  大年初一,沈泽平就带着毛毛还有几岁的侄子们,上山采野果子,打麻雀去了。

  村里人见了又是一顿嘀咕。

  “沈泽秋家也没怎么发达吧,你看泽平,跟着泽秋出去的,咋像没吃过肉似的,烤只麻雀吃就笑得合不拢嘴。”

  “我看是!都是吹的,打肿脸充胖子!”

  沈泽平不管这个,兴冲冲的和毛毛烤麻雀吃,直说这麻雀烤起来味道香。

  莲香瘪着嘴,觉得这些人特别嘴碎讨厌,恰好村里人也爱围着她这个新媳妇转,看着她鬓边的绢花簪子说,“这簪子体面,多少钱一只?”

  “不贵,也就一两银子。”莲香笑笑,亲热的搂着她婆婆的胳膊,“我娘戴的这支才贵哩,要三两银子。”

  哎呦,四五两银子可是好多人家小半年的开销,刚才还说沈泽平没吃着肉的都讪讪闭嘴,啥也不说了。

  沈泽平跟着泽秋做事都能这么富裕,那泽秋家还用说吗,肯定过得更好。

  ……

  刚过了除夕,正月初九,沈泽秋就带着盘缠和准备好的东西,再次踏上去金陵的路,这次胡掌柜没有同去,他带上了沈泽平,正好让沈泽平多历练。

  胡雪琴已经有了八个月的身孕,马上就快生了。沈泽秋连声说恭喜,胡雪琴听说安宁也有孕,笑着说要是生的一男一女,刚好可以定娃娃亲。

  沈泽秋笑呵呵的说好。

  在李游的治理之下,宛县的匪患好了很多,但宛县山地多,良田少,百姓们的日子过的还是很穷。

  听说沈泽秋想成立小船队,将山货贩运到金陵卖,李游想了很多,宛县多山地,很适合草药种植,要是沈泽秋能把宛县的草药运到金陵去,是桩一举两得的好事。

  “好啊,只要办理船队的批文能下来,山货,草药我都能运到金陵。”沈泽秋答应了,对他而言,只要能挣钱,运山货运草药都可以,这些都轻巧不占地,干净也好存放。

  沈泽秋和李游商量好,没过多久就向上头提交了申请。

  这次去金陵特别顺,沈泽秋还遇见了故人,那位被小瘪三敲竹杠的书生梅玉成,他要离开京城赴京赶考,可惜还差点盘缠,沈泽秋资助了他二十两银子。

  三月下旬,沈泽秋回来了,不仅带回了各色衣料、首饰脂粉,还有金陵的山货、草药的价钱,还去大的草药堂和货栈打了照面,行情很不错。

  伴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宁秋阁在清源县的第二家分店开张了,位于城西,位置很好,是整条街最繁华的位置。

  开业当日,前来捧场的人络绎不绝,大家纷纷贺喜。

  而李游往上递交的那份申请,历经波折,终于在五月份到了州府严大人的案上。

  “想办船队?”严大人蹙起眉,颇有兴致的拆开信阅览起来。

  他的幕僚是京城名士,姓文名正,文正饱读诗书,又在外游离多年,十分的有见识,他拿起李游写的信,上面仔细的列举了宛县有多少山地,多少农户可种植草药,预计产量以及贩卖到金陵后能挣多少钱。

  一条一条,极其的细致。

  “有意思。”文正笑着道。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最后一更)~

  预告一下,大概十月初本文就要接近尾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