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22章(1 / 2)





  楚昭便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点点头:“既如此,国是便托付姑娘了。女儿家虽不能上场杀敌,却未必不能成就一番功业。”

  遥喜闻言,虽是弱女子之身,心中也有豪情生发而出,倒觉往日一番小心思太过可笑,不由深深下拜。

  这样的时节,深入草原打仗,无疑是去送死。御驾亲征不过障眼法而已,楚昭终究用的还是陈参的计划。

  到达边关之后,正巧已近隆冬,历来便是草原上的休战期。所以楚昭便利用这段时间一点点收拢九镇兵权。又调派了王崇古,方逢时,李成梁等年轻一些的将领,各统大军于九边,护卫犄角,让虎视眈眈的柔然等部不敢稍有进犯。这才让因王若谷被围而惊慌失措的九镇便就此安定下来,至于皇帝一来,兵祸自解,人人奋勇,天下遂安的好事,楚昭是不敢指望的。

  ***

  提出议和,当然不仅仅是因为遥喜母子,更是因为泰哲实在扛不住了。今年鞑靼部落本来就受了天灾,所以他才会听张英的怂恿,南下去抢劫,还胆大包天地将王将军围在了燕然山。

  然而围困王若谷之后,哪里知道大楚这般硬气,天子居然御驾亲征。泰哲没有忘记当年的黑骑军是如何将不可一世的也速该打得抱头鼠窜的。加上楚昭到达边关之后,人心浮动的九镇立时固若金汤。被泰哲围在燕然山的王若谷倒成了一个烫手山芋。

  放了吧,泰哲实在丢不起这个脸。不放吧,不论是把王若谷杀死,还是饿死,都会招致楚军的疯狂报复。加上原本说好的贵霜帝国也变卦了,可把泰哲推进了内外交困的绝路上了,叫他进退两难,内心把出注意的张英骂了个半死。

  正在这个时候,泰哲收到遥喜的信,说自己怀孕了。对于至今只有一个儿子的泰哲来说,这真是一个大好消息,不仅是因为喜当爹,更是因为他终于有了一个借口,能够体面地下台阶了。

  议和的消息传出去,边关的百姓和士兵都很高兴。大冬天的,谁也不想打仗,窝在家里老婆孩子热炕头多好。再说,省下来的军费还被陛下大手一挥,给了军户做过年钱,一时九镇都喜气洋洋。边民不用受战争之苦,这才觉得活着有了些许乐子。

  中原人的士大夫阶层自从汉代已降,便有个情结,那就是对外只能开战,不能妥协。似乎和边关少数民族议和啊,和亲啊就是民族的罪人。经过安靖之耻后,大楚人之所以这般喜爱他们的陛下,也是因为楚昭敢于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坚决反对迁都和投降。

  这一次也不例外,最先头楚昭要亲征,也是抓住了这一点,大臣们谁也不愿意被指为投降误国,所以反对之声并不激烈。哪知道原本态度最为坚决的皇帝陛下,到了边关之后,突然就接受议和了呢。虽然边关将士都很高兴,然而朝中反对势力很大,舆论更是一片哗然,无数从来没打过仗的愣头青被有心人扇动,难免就有些怨愤之语了。

  御驾亲征本来就是楚昭和陈参布局中的一环。打一开始,楚昭就没打算要和鞑靼人硬碰硬,早在两年之前,从陇西回来的陈参就给鞑靼人设了一个局摆在那里。如今遥喜以郡主身份下降泰哲,不过是计划的第二步而已。

  所以不是楚昭不想打,而是以他现有的系统能量和大楚的国力,怎么打才是最重要的。

  大冬天的,黄沙万里白草枯,饭都吃不饱,出去一趟脸都要吹掉了,又如何打仗?

  大楚很幸运的得到了一位崇尚实用主义的君主——楚昭是不肯因为一时的虚名而叫楚人的鲜血白流的。些许骂名不痛不痒,楚昭并不在乎,他只在乎系统的评价。

  然而,边关百姓能够理解楚昭的苦心,但是朝中对于陛下的做法却颇有微词,尤其是那些世家,不时就有些冷言冷语传出来。不外是笑话楚昭带了十万大军,搞得煊煊赫赫地跑去边疆,结果还是靠着一个女人换了大将军回来。这几日系统能源突然少了很多,看来中原地区不少人因为此次和亲之举而对君主失望了。

  人心反复也是寻常事,这更证明计划进行得很顺利,骗过了天下人,鞑靼那边自然就不会起疑心了。

  楚昭一贯勇于认怂,自己很是想得开,却担心王若谷这样的大英雄一时拐不过弯,等到王若谷带着大军回到云中郡之后,还特意去看望他,让他不要理会坊间的闲言碎语。

  虽然楚昭百般安慰,但是王将军还是一言不发,非要撑着已经亏损的身子去练兵。搞得楚昭不得不忙前忙后,为王将军调理身子。

  当然,楚昭并没有忘记儿子,遥喜嫁过去的时候很带了些陪嫁之人,这些人无一例外全是暗门好手,如今正在加紧打探消息。

  可以说边镇上下是外松内紧,上至楚昭,下至各镇守,都在为了开春的一战做着准备工作。

  而千里之外的边荒集中,被裹成一个棉球的楚熙堆了一个披着黑色布料的球形物之后,就跑过去抱着韩起的腿,问他父皇什么时候来。

  韩起心里正不自在呢,没好气地说:“你父皇在给你物色继母呢,哪里还记得咱们爷俩。”

  楚熙闻言,呆了半晌,反应过来之后,就哇哇大哭起来。

  这小小的孩童放声哭着。他并不明白大人之间的算计和纠葛,还在蒙昧状态的孩童也不管你大人是不是吃醋,脸皮有没有受伤,不过是希望双亲都在他身边而已。

  然而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都不能达成。

  阿熙哭得那么伤心,泪珠从大眼睛里断了线般往外落,小脸儿都哭红了,头上微卷的头发也乱七八糟的,看上去可怜得要命。韩起虽然满心烦躁,恨不得叫天下血流成河,此时也被宝贝儿子哭得没了脾气,不得不把坐在脚上哭成花猫的小儿子抱起来柔声安慰。

  这一次楚熙却不买账了,推着韩起不叫他抱,还骂他坏爹爹,且大声哭着说他骗人,父皇答应过不会给阿熙找继母的。

  韩起安慰了半天,最后保证必定让阿熙在过年前见到爹爹,楚熙这才拿小胖手揉着眼睛,委委屈屈地要和韩起拉勾勾。

  拉完勾,抓住儿子长着四个小窝窝的胖爪子亲了一口,韩起眯了眯眼,吩咐属下把绑架儿子时他身上的穿戴找了出来。

  楚昭不出战,却用遥喜换王大将军这件事,实在大大出乎韩起的预料之外,也打乱了他的布置,然而此时韩起既然给儿子做了保证,便只好加快了计划。

  很快,楚昭就收到了苏溪的情报,说是找到了熙殿下的下落。孩子被张英等人藏在了边荒集中。

  第143章

  说起边荒集,可是个叫人热血沸腾却又心怀畏惧的地方。

  这是一块位于大楚和西域之间的三不管地带。

  原本是楼兰国的国都,不过三年前,楼兰国君得罪了贵霜帝国的阿勒坦汗,阿勒坦汗便借道龟兹,带人将楼兰灭了国。这楼兰的都城也遭到了血洗,成了一座空城。当时边境这边局势非常紧张,连王若谷都屯兵边境以防万一。然而古怪的就是,贵霜帝国却并没有趁机占领这片土地,借此东进,反而将军队撤了回去,专心开拓西边的国土,打波斯罗马去了。

  摄于阿勒坦汗的修罗之名,西域没有人敢打这片无主之地的主意。因为曾经被屠过城,据说夜里时常能够听到鬼哭之声,这块地区渐渐成了三不管地带。

  这之后不久,阿勒坦汗便征服了高昌回鹘王国、西喀喇汗王朝和花剌子模,最后定都花剌子模城,就在贵霜帝国达到辉煌的顶点之时,塞也再一次表现出他对东边衣冠风流的楚文化那种根深蒂固的迷恋。

  阿勒坦汗于华夏历一五九五年,也就是元嘉三年派使团来到大楚,递交阿勒坦汗给大楚皇帝的亲笔信。表示愿意和大楚皆为兄弟之邦,使常行的和荒废的道路平安开放,让商人们可以安全无约束地来往,并且希望两国在战争之中相互支援和帮助。

  看过这份来自遥远异域的信件,东边日出之国年青的天子被阿勒坦汗的诚心打动了,同意了双方建立邦交,并且提出了互相给与“最惠国待遇”的观点。贵霜帝国的可汗几乎是略显急切的答应了下来。

  对方这样低姿态,大楚的臣子多傲娇,难免拿起乔来,上书楚昭说北边的蛮夷想要作为附属国纳贡可以,但是平等建交,想要两国互市,没门。

  所谓“贡市”,意谓“朝贡”和“互市”。朝贡,就是他们派使者向大楚进贡商品,大楚给予一定报酬,有时报酬还很丰厚,不一定等值,可算是一种特殊的贸易。互市,就是边境贸易,在老百姓之间展开。

  这时候贵霜帝国的疆域已经扩展到古阿富汗、古波斯一带,连西边的老牌帝国奥古曼也派出使臣,想要将公主嫁给这条虎视西方的东方巨狼以示亲善,犬戎铁骑更是名震西方。贵霜帝国达到全盛时期,幅员辽阔,东起西域高昌,西到波斯东南部的重城巴拉沙衮。

  楚昭简直被自家天真的臣子气乐了。打得中亚和欧洲的老牌帝国哭爹喊娘,这妥妥又是一个成吉思汗,想一想当年让蒙古称臣纳贡的金人是什么下场?还是好好结为兄弟之邦,抱紧这只粗壮的大腿比较识时务啊。再者说,楚昭这样注重实用的人,才不愿意为了丁点虚名弄什么朝贡,花一大笔钱去养白眼狼。

  虽然当时朝中一片反对之声,好在崔景深,方子安等重臣毫无保留的站在了皇帝这一边,就算是一贯对胡人没有好脸色的王若谷,也表示支持楚昭的决定,于是楚昭终于排除万难,决定让燕归来派出五百人的商队,在长留的带领下往西边去开辟新的商路。

  只是商道漫漫,东边的天子提出希望能够给自己的商队一个落脚之地,并且在去信中提到了“自由贸易港”的概念。在强大的帝国范围内要求建免税区,楚昭不过是漫天要价而已,自己都没指望对方同意。

  谁知凶名在外的阿勒坦汗却温文尔雅地回信,称自己对大楚的皇帝陛下神往已久,况且两人言语投机,可以将楼兰无主之地作为楚昭口中的自由贸易港,给两国商人落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