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14章(1 / 2)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话说楚昭设计,在地道里炸死了崔彧,崔彧毕竟是准宗师的水准,最后关头护住了身边的赵跃,赵跃逃出来后,欺骗信徒。说是崔彧经过九天玄雷的轰击已经升了天。

  所有邪教教徒都有一个特点:就算戳穿西洋镜的事实就发生在眼皮底下,他们也能假装没有那回事。

  天师道的忠实信徒们都坚持认为崔彧没有死,而是渡劫成仙了,他们继续效忠仙人崔彧的弟子赵跃。加上张英用药物控制了一些朝廷的官吏。她来自后世,知道历史上本来就该有一场天师道叛乱,因此便竭力劝说赵跃动手。

  师君升天而去,楚旦也被圈禁,时不我待。赵跃临时决定提前发动起义,一举攻克人类黑暗和罪恶的大本营皇宫,迎接天国降临。

  计划已经订好了,然而派入都城游说世家的大祭酒却被身边的宠姬告密,事情败露。都城内一千多名信徒被逮捕杀死。

  张英和赵跃就像跳梁小丑一般再次狼狈逃窜,因为张家暗地里也做生意,张英在商户里说得上话,所以几人扮作行商,混在大部队中往西北行去。

  朝廷这边已经通过蔡薇得到了秘密罂粟基地的位置,正在云贵那边的山中,南书房几位大臣都认为张英会往南逃,再说,张英不过是一介女子,逃出去又能兴起多大风浪?关键还是要将长寿糕的流出地一举拔除。楚昭大以为然,便派了军队与墨门中人南下。

  南书房几位大臣和楚昭的判断没有错,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张英的真实来历——自以为知道历史的穿越者。

  原先看好的楚旦被圈禁,张英隐约觉得历史已经不同了,心里很恐慌。她意识到自己必须要寻一个新的靠山。这时候,贵霜帝国的阿勒坦汗便进入了她的眼帘。

  对啊,她怎么忘了这一位。前世这位可汗的伟大事迹可是被无数次翻拍成电影电视剧,张英纵然没怎么读过书,对他也十分熟悉。

  ——出身军奴的韩起先是在喻王军中供职,继而成为一方镇守,在犬戎南下时与其里应外合,在北边建立了号为北秦的王朝。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在韩起带领下的犬戎就统一了草原,又用了三年时间北秦统一了北方,之后韩起并没有搭理偏安于男方的南楚,反而开始了西征,开辟更广阔的疆域,使北秦的的统治延伸到欧亚大陆,为他的子孙后代积累更多的财富。

  而他本人,也被中亚各族尊称为阿勒坦汗。

  而此时的南楚还陷在內斗之中,战争和天灾人祸导致人民的生活极端贫困,终于发生了天师道叛乱,南楚的世家贵族被大肆屠杀。

  尊贵的阿勒坦汗率兵南下,将天师道和南楚朝廷一锅端。

  这位军奴出身的可汗自此完全统一了华夏。在他统治期间,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代,他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战神,是真正的“一代天骄”。

  然而,穿越之初,张英绝对没有想过要去抱这位的大腿,因为她知道,像韩起这样的男人,根本不是她能驾驭的。况且,这位帝王除了战功累累之外,更以残暴无情著称于世,而且非常非常仇恨楚人,身为楚人的张英根本不敢招惹于他。如今历史发生了难以预料的偏差,就连阿勒坦汗都没有统一北方,他的帝国,在更加西边的中亚和西域一带,而且连名字都有了改变。

  张英在恐慌之余,下意识想要靠近自己熟悉的事物。况且对于残暴而伟大的偶像韩起,张英自认还是有所了解的——这是一个对南楚怀有极大恶意的极端民族主义者,在一手创建帝国之后,他的理想一定是向南统一整个中国。

  张英相信,做过军奴,受过胯下之辱的韩起,对南楚的仇恨,是绝对不会被时间消磨掉的。对于这一点,张英十分肯定。

  前面说过,韩起“战死”之后,楚昭听崔景深的建议,在幽云十六州设有九镇,即,辽原、蓟州、宣府、大绥、延夏、宁肃、固原、玉门关、壶关,由王若谷统领。

  自从两年前犬戎爆发大规模内战之后,就分裂为南北两部,南戎内附,北戎却往西昆仑一带迁移。

  然而犬戎的没落却让草原上的其他游牧民族逐渐强盛起来。现在作为王若谷对手的,是草原上一个新崛起的民族——鞑靼人。

  鞑靼首领叫泰哲。泰哲开始不过是个部落头领,其部游牧于阴山南麓带,虽然也是犬戎大汗的外孙,部落的草原却十分贫瘠。

  穷山恶水出刁民,这个泰哲部自然异常凶猛,然而他们谁都不服,就服当时犬戎的赛也亲王,还尊敬地称其为阿勒坦汗。阿勒坦在鞑靼语中的意思就是太阳。

  元嘉元年,泰哲帮助初回部落的赛也亲王攻掠犬戎也速该部(就是逮了哀帝做战俘的那个部落),元嘉二年,两次攻入西海,助其大败亦不刺和卜儿孩。可见那个时候鞑靼和大楚的关系,因为韩起,也就是塞也亲王的缘故,还是很不错的。

  然而到了元嘉三年,犬戎内部一番乱斗的结果就是塞也亲王带着部众北迁,韩起阵亡,这个泰哲突然翻脸无情,多次攻掠大楚边境上的宣府、大绥等地。

  王若谷忙着打柔然和靺鞨,竟让泰哲鞑靼渐渐地成了气候。

  泰哲部落纵马塞上,没了犬戎压在头顶,感觉什么都好,就是生活得寒碜了一点。老百姓的棉衣穿用坏了,换不了新的,贵族的香皂用完了,得不到更新。因为这泰哲认为大楚害死了自己的带头大哥,所以十分仇恨大楚,坚决不肯和大楚互市。

  看着柔然人靺鞨人都穿得暖暖和和,洗得香喷喷的,若是力气大肯干活,还能换上一大口袋土豆红薯,再也没心思去打仗。泰哲见了心里痒,有心要强抢,奈何却被王若谷领兵打得落花流水。

  这时候张英来了。

  张英旗下的商队是这些年中唯一一个愿意与鞑靼人做交易的,泰哲对他们的观感自然十分之好。而张英知道泰哲是阿勒坦汗身边的重臣,也嘱咐下面的掌柜刻意与之交好,算是给自己留的一条后路。谁知现在却派上了用场。

  虽然一开始泰哲还不肯相信张英,不过在张英给他定下的骚扰策略起效之后,泰哲便渐渐对这个女人信服起来。

  张英给泰哲出的主意,其实就是游击战的方针。只要王若谷一去鞑靼人就跑,王若谷一走鞑靼人继续换个地方抢,充分发挥出了游牧骑兵的机动性。

  反正边界线那么长,不可能每一次都无懈可击吧?

  你若是认为泰哲不过是想抢点东西罢了,那可就大错特错,在这个举动背后,还有更加歹毒的阴谋已经悄悄伸向了驻守边关的王若谷。

  最毒妇人心。有资格和能力参与到朝堂斗争中的女人都是不能忽视的。楚昭犯了轻敌的错误。如果他能够一开始就意识到这是一个从后世穿越而来的女人,从而更加谨慎地对待,也许一切都会是另外一种结果,但世上本来就没有如果。

  很久以后,崔景深也依旧在想,如果当时自己没有答应崔景行的恳求,没有娶蔡薇为妻,自己和陛下也许就会有另外一种结局,但这世上永远没有如果。

  第133章

  大楚也有大楚的难处。九镇一线连绵边防,看起来王若谷真是威风凛凛,但实际上他一个人根本不可能统领九镇,九镇各有镇守,有的甚至是与邓成等人有旧的征西军,所以才会出现鞑靼的军队得逞之事。而更加糟糕的却是军费问题。

  边境一吃紧,兵当然就不够用,要添人。添人就要花钱,边防军费开支之巨,让朝中大臣无法安枕。

  转眼到了九月间。宫中的冬事历来要比民间准备得早一些,修暖炕、设围炉,上下人等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昨晚监督着修建兴庆宫的供暖设备,忙了一晚没歇,小盒子这日早早起身,用冷水擦了一把脸便赶到兴庆宫正房。

  楚昭已经醒了,父子俩个正睡意朦胧地坐床上,动作一致地往身上胡乱套衣服。

  小盒子一见熙殿下把头成功地塞进衣服袖子里,而陛下还一无所觉的帮忙,赶忙忙着上前侍侯小皇子穿戴,待两位都起身之后,方才退后垂手侍立。

  穿戴齐整,楚昭拉着儿子先去校场练习骑射。楚昭给儿子找的骑射师父是罗致。罗致温柔细心,推行军屯有大功,又与黑骑军关系极好,最关键的是正处于三十多岁的上升期,未来有无限可能,让他教楚熙一个四岁的小娃娃,虽然略有大材小用的嫌疑,但是楚昭却不得不为儿子的未来考虑,暗暗给他加码。

  趁着罗致教导阿熙的时候,楚昭转过来到太极殿接见王若谷派入京的司隶校尉王崇古,又了即将外放的李知谟和郭怀的儿子郭全。处理了一些政事,楚昭这才下令回驾兴庆宫,与小儿子共进早膳。

  为了儿子健康成长,楚昭早就把一日两餐改为一日三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