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2章(1 / 2)





  封赏的消息一传出来,世家的心便放在了肚子里。皇帝陛下十分厚道,只用那些下等人做事,真正的高官厚禄还是留给了自己人。可见家族的钟鸣鼎食,富贵绵长,似乎都是可以期待的了。

  与之相比,之后楚昭又升陈参为尚书右仆射的命令,便显得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

  崔景深从宣室出来便一直很沉默,琢磨着这一系列人事任免背后隐藏的意图。

  一路回到家中,便见一个叫王殊的人鲜衣怒马前呼后拥从门前经过,崔景深不由摇了摇头。

  此人原本是琅琊王氏留在封地的族人,却在动乱中卖了祖田,之后又响应陛下的施恩诏,阖家搬来都城。

  世家大族只有在地方才能算大族。如今这些人看着煊赫,实际却是舍本逐末,死到临头犹不自知。

  紫金光禄大夫崔荀走了过来,笑着恭喜崔景深。崔景深一贯亲近这位族叔,叹了口气,道:“我倒宁愿陛下不要这般宠爱纵然世家。”

  崔荀诧异道:“世家在新政权中有更高的位置,这是好事,阿深何出此言?”

  崔景深动了一下嘴唇,终究只是笑了笑:“也对,不过新帝是有大志向之人,我不过是担心这些混账不知收敛,惹来祸事罢了。”

  崔荀继续道:“陛下虽然忌恨与自己争夺大位的蓝田王等人,甚至恨及其兄弟,但毕竟世家与他有血缘关系,而且也是大楚政权的有力柱石。你们几个更是与他从小玩大的好伙伴。新政权才建立,立即打压世家,难免朝政动荡,而且于新帝名声也不好。陛下并不想疏远斜桥世家,所以阿深你大可不必担心。”

  崔景深在心头叹息一声,终究不置一词,转头和崔荀说起自己新得的一幅画。转头就派人去清河祖籍修缮了在这次战争中荒败了的老宅,花钱买了被卖出去的几百亩良田。

  因为本身对家族的认同感不强,并没有那种盲目的信心,所以崔景深反而看得很清楚:此时“三公”都已经只是尊荣的闲职,国家真正的权力在尚书台。尚书台自来就是大楚军政事务的核心处理机构,有“天下枢要,皆在尚书”的说法。尚书台的首脑叫做“尚书令”,副职长官叫做“尚书仆射”。

  陛下将尚书令的职位虽然给了自己,然而却将掌细务的尚书仆射一职空缺了下来。让王若谷担任大司马,却将玄武营给了罗致。由此可见,陛下的倾向已经很明显了,他在用官僚逐步替代贵族,然而世家却犹在梦中。

  崔景深握紧了拳头,他终究是做不到王若谷那样,将自己的一切都奉到皇帝面前。那样忠诚的近乎卑微,他崔景深不屑为之,与其退让,不如前行,让小皇帝离不开他。

  就在这时,一个黑衣人跪在崔景深面前,递上一道情报。崔景深一看,脸色先是一暗,继而一喜,最后竟是十分的复杂。

  尽管天色已晚,崔景深依旧拿起披风和楚昭给他的腰牌,连夜进宫求见。

  ***

  楚昭病了。

  他这次生病,前段时间健康值下降是一点,他自己作死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不知道为什么,小皇帝这几日总爱登上宫里最高的摘星阁独自北望。

  太阳落山之后,建业城的喧嚣早已平定下来。可能犹有人家歌舞着未歇——这个城市是一向不知什么国家兴亡,只要还能尽欢就要尽欢。

  遥望远方,空空的街上,有一点点烛烟的气息,伴着晚来风静的清凉吹拂到这寂廖的宫城之中。坐在城墙上,背后是一轮圆月,楚昭闻到一点重浊的气味。那样真实的人间烟火气,却又叫人心生一点莫名的怅惘。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独自走下高高的宫墙,楚昭突然觉得有点凉,他拢了拢衣服,心里空落落的,总觉身边少了点什么。随即万千生民,万户哀乐,件件涌上心头。

  这一霎那,楚昭的眼眸作色极黑,仿佛这建业城中的千家万户,九重宫阙全都在他的心间,那是人间各种色彩一层层交覆上去形成的浓郁色彩。或许五毒皆俱,或许藏污纳垢,却是人世间真实的色彩。这样厚重的色彩,这样沉重的现实,终究还是要一个肩膀将其托起。

  天下兴亡,我来担当。

  天下有楚昭,可是楚昭有谁呢?阿起走了,便只剩他独个孤零零地住在这阔大的王宫中。

  甩开这些无益的思绪,楚昭接着又去长春宫看过了陆三娘,陪着她用过宵夜,便转回寝宫,继续对照着情报和系统面板处理那些永远都看不完的奏折。

  结果到苏溪进第二道宵夜(……)的时候,就发现自家陛下趴在书案上,脸红得不正常,壮着胆子一摸龙头。

  哎呀可不得了, 额头烫得不行。 陛下……陛下生病了!

  且不说外头的世界因为这个闹成了什么样,可是深宫内苑里还是无比的安静。唯有孤灯一盏。

  崔景深从外面走进来,看着小皇帝很乖的睡在床上,显得十分清瘦。

  地上堆着许多绢纸,崔景深走过去捡起一个,只见上面写着三个大字:科举制。

  扭头看着帘幕深深中的那个人,崔景深心里一阵恍惚,继而却又坚定起来。

  他自幼研读诸子百家,虽杂以霸道,诡道,内心深处,尊崇的却还是实实在在的儒家学说。也认为当年汉武所选之儒道,方为救世的学说。如此,墨门在楚昭身边的最高代表,韩起的离开倒是好事一桩。然而这些都是表面的事情,在他内心深处,连自己也会刻意忽略的地方,终究还是……

  崔景深看着楚昭,有些什么一直隐隐不明的东西在心里翻腾开来。他走近几步,突然顿住了脚步,他惊绝地发现,安静沉睡的青年,不知道梦见了什么,眼中不住的涌出清澈的眼泪。

  就在那泪珠无声滑落的一刹那,崔景深心底的一切野心和雄心都凝固起来。昨日呼啸而过,崔景深站在门边,只觉自己的心情也在黑暗中混沌起来。

  暮色四合,院落里越来越黑了下去,崔景深终究没有进门,他转身走了出去。门外的苏溪迎上来,将崔景深领去轮值大臣暂时休息的地方。

  深秋的夜凉如水,崔景深将怀中原本的奏折放入了火盆之中。

  陛下做的没有错,这样一群纨绔子弟,又在这次动乱中失去了先辈埋藏在地方的根。没有牢不可破的军事实力在手,却投身于复杂的政治冲突之中,结果如何不难臆测。

  哀帝带走了很多顽固而精明世家老臣,而支持蓝田王的多是新上任的鼠辈,早就已经被关了起来。所以世家极少几个能干实事的人,不是被犬戎掳走,就是投靠了楚昭。九品中正制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

  崔景深想起了病床上的殿下,想起了曾经和楚昭反复讨论过的科举制:既然陛下执意如此,那么就让微臣代你下手吧。比起杀戮,微臣更愿意以一种温和的方式颠覆我所在的位置。

  谁也不知道,这道文辞优美,注定要颠覆历史,彻底终结贵族寡头政治的奏折,是在怎么样一种微涩又微甜的心情中写下。

  到平明时分,崔景深再次进去看过了小皇帝,在那苍白的面颊上落下一个吻,将奏折交给苏溪,然后便收拾好自己那些不足与人道的心情,走出了宫门。

  踏上马车的一瞬间,崔景深回头望去,九重宫阙黑压压一片,远处却已经有了灯火熹微。

  第二部 王者归来

  第120章

  方子安今日当值,就住在大兴宫奉先殿侧门的宣室中。宣室本来是皇帝寻访贤臣以及举行非正式朝会的地方,不过现在废除了九品中正和察举制度,这里便改为南书房办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