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九零胡同养娃记第127节(1 / 2)





  一问老头,就说没钱,反正各种哭穷。

  家里头起房子,弟弟娶媳妇,你娘腿疼,三舅伯儿子娶媳妇要上礼金啊,除了起房子这花了万把块钱,这个范晓娟心里头有数,其他的都是毛毛雨。

  到了韩海这里又不一样了。

  一个公交车司机,一个勤杂工,这么快就在京市买房?

  当京市房价是大白菜呢!

  算上韩海从老家来京市,满打满算也不过三年,就算这三年不吃不喝不用房租,全存下来,也只够买个卧室的,可韩海在京市买了个七十多平米的两房。

  九十年代房价是不贵,可工资也不高,韩海两口子一年到头的工资加福利,一年到头下来也就五千来块钱。

  房子,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房子,放在哪个年代都不便宜。

  张烨沉思了片刻,想到了一个传言。

  第94章

  有张烨是实打实的在韩家沟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她听到的传言绝对比韩江本人要多,比范晓娟这个很少在沟沟里面生活的媳妇就更多了。

  韩江的父母,也就是韩老爷子,跟韩老太太结婚了很久都没生孩子,韩家沟的人都说他们生不出来。

  在那个年代,娶老婆的成本实在是太高,韩老头也不能确定到底是谁的毛病,停妻再娶是不可能了,两口子就这样凑合过着,流言蜚语太多,没多久两人就出了沟子里,再回来的时候,就抱着个孩子了。

  韩老头对外面人说,他跟韩老太太在外头寻医问药好几载,好容易才找到了个老中医,也寻到了良药,才生下来的这孩子,就是韩江。

  那会儿也没人发现有什么异常,韩老太太和韩老头起初对韩江也还不错,毕竟家里就这么一个娃。

  可后来,韩老太太竟然又怀孕了。

  似乎是真要印证了自己能够生育的传言。

  三十好几的人了,一连生了两个——韩海跟妹妹韩兰兰。

  从韩海出生以后,韩家两位对韩江的态度的变化就很微妙了。

  从韩江不记事的时候起,就要承担家里大部分的家务,扯猪草喂鸡什么的,幸好这孩子天赋不错,当时村里有一个下放过来的运动员,没事就教他打打球,韩江六岁多就被市体校招到体校读书,也从此不用韩家的钱读书吃饭。

  要不然,后面被饿死都不是不可能。

  张烨想开口,又觉得是搅人是非,她一边走一边想着如何开口。

  对,她先回去打听打听,到底韩老爷子离开韩家沟那段时间,是在外头做着什么工作。

  打听清楚再跟范晓娟讲也不迟。

  电器区里面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范晓娟就跟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瞧个不停。

  这么多老家电在她面前出现,记忆拉回到三十几年前,一下子觉得很新奇,比刚回到胡同里的时候还稀奇。

  回来以后她一直忙着赚钱,还很少出来逛街呢。

  “两位老板,想买点什么?”售货员看见张烨手里拎着的大哥大,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看看空调,还要看看冰箱。”张烨豪气。

  “春兰就没有,你可以看看别的小牌子的。”拎着大哥大的女人都是狠角色,售货员说话也是看人下菜碟。

  这年头,空调只要生产出来了就好卖,春兰空调的销售员走出去,那都是昂首挺胸的,去哪里都是老板们给他们装烟,赚得也是盆满钵满的,光回扣都不知道能吃多少。

  但这也只是九十年代初期的事情。

  后期因为售后不给力,又进军了太多产业,其他行业没发展起来反而拖了原来春兰空调的后腿,到了九十年代末期,春兰空调的销售额就远不如格力,后期不给你导致要维修起来都很麻烦。

  空调这种东西,一用起来就要用好多年的,压缩机不好,售后不好都是很麻烦的事情,卖东西的都这么拽,售后起来不是更麻烦?

  张烨本来皱皱眉准备问加价能不能买,被范晓娟轻轻推了一把。

  “看别的也行。”她指着格力:“这种多少钱?”

  格力比春兰还要略便宜一些,一匹四千多。

  她偷偷拉着张烨说:“等安装售后肯定有很长的周期,以后要修起来麻烦,还不如买小厂家,服务好一点。”

  张烨想了想也是,钱不是问题,春兰空调一直都很难等,上次店里面买完等安装都花了半个月,后来来了几个人安装,安装师傅还吐槽她店里太老旧了,她可是着急要用的,再等半个月孩子不都热死了。

  就指着格力的机器豪爽的说:“这个能有现货?”

  售货员笑着说:“有的有的,格力的买完就能装,有现货。”

  张烨拍板:“要是今天就能安装,我就买。”

  看了一眼时间,也才三点多,现在装好刚好晚上就可以用。

  等开好了单,范晓娟那边也利索的选了一台双开门的冰箱,效率果然是很高。

  逛完一圈,东西都买完,还没花半小时,两人出去转了转。

  找到一家咖啡馆。

  张烨以前也会去吃个牛排喝个咖啡啥的,拉着范晓娟进去坐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