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王妃他富可敌国第229节(1 / 2)





  而且根据以往太医们的行医经验以及家传古书手札的记载,牛痘的治疗相较于天花,的确要轻松许多。

  退一万步说,即便接种牛痘无法预防天花,小心照料,应当也不会出现什么严重的后果,至少不会危及性命。

  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后,于立人可以说是狠松了一口气:

  要知道在给顾砚书接种之后,他的心里就已经非常没底了,生怕此法无用还会害了顾砚书。

  现在在听到太医们至少不会危及性命之后,于立人今晚可算是可以睡得着觉了。

  可即便是这样,于立人与几位太医也丝毫不敢松懈,全副精力都放在了观察接种过牛痘的人的后续反应之上。

  于立人是想到了在接种之后,顾砚书曾经说过的可能会出现的种种后遗症,生怕顾砚书出现什么问题,想要第一时间去照顾。

  而几位太医在此基础上,则是多了另外一个目的:

  观察牛痘接种在人身上后会出现的种种反应,以及验证接种牛痘预防天花是否属实。

  只是让于立人以及几位太医都没有想到的是,在接种过牛痘的包括顾砚书、止戈以及梅颜夕等三十余人之中,反应最大的,居然是于立人本人。

  其他人虽然也在接种之后,陆陆续续出现过如同发热、头痛、咽喉痛等等症状,但这些症状没过多久就自己消失了。

  只剩下了手臂上接种牛痘的伤处,逐渐开始起疱灌浆,形成脓包。

  唯独于立人,从当天晚上开始,便起了高热,随后几天更是出现了头痛、呕吐等症状。

  除此之外,就连接种处的伤口,反应也比旁人更大。

  除了接种处之外,于立人身上甚至还出现了一个个小丘疹。

  若不是顾砚书曾经有言在先,太医们甚至都快要怀疑于立人这是无缘无故便感染上天花了。

  好在经过了太医们几天日夜轮换的照料之后,于立人身上的丘疹也逐渐结痂脱落,身上的种种症状也有了好转,相信不日便会痊愈,这也着实是让照顾于立人的几名太医微微松了一口气。

  于立人的反应如此明显,即便是让旁人想要忽略也难。

  梅颜夕手底下,那些没能赶上在第一时间接种牛痘的壮汉们,此刻也终于信了于立人当初那一番“不是故意瞒着,只是这牛痘的效果以及接种后的反应还不清楚”的言论。

  看着小老头的眼神,都变得和善了不少。

  但于立人接种后如此剧烈的反应,依旧没有打消那些壮汉们想要接种牛痘的热情。

  毕竟于立人的反应虽然大,但最后不也没事吗?

  况且除了于立人之外,其他接种了牛痘的人,也没见有这么大的反应,厉王妃也说了,这应该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状况不一样。

  厉王妃殿下还说了,于大夫这是因为常年在王府内研究医术,鲜少锻炼,在加上年岁较大,身体状况不如年轻力壮的小伙,才会如此。

  没见王府中的那些侍卫,因为常年习武锻炼,身强力健又正值壮年,都几乎没有什么反应吗?

  梅颜夕手底下的壮汉们表示,他们是武功不如王府中的侍卫兄弟了,还是不够年轻了?

  王府中的兄弟都没事儿,他们也不会有事!

  恰好太医们也想观察更多的人在接种了牛痘之后的反应,在确定第一批接种的人没有出现异常后,便直接从于立人那里拿到了牛痘提取与接种的办法,满足了这些壮汉们的要求。

  而那些奉皇帝的命令,护送太医以及顾砚书的人,见厉王府以及梅颜夕手底下的人如此积极,心中也有些意动:

  不管这牛痘是否可以预防天花,但这么多人都上赶着想要,想来定然也是错不了的,最后干脆也知道了御医,要求接种。

  众人对于接种牛痘的接受程度,就连顾砚书也感到十分意外。

  要知道即便是在医疗技术以及科技都十分发达的后世,人们对新出现的疫苗心中也都会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认为没有经过大量的样本以及时间验证的新型疫苗,说不定影藏着什么还未被发现的不足。

  不能说这样的想法有错,毕竟在与生命有关的事情上慎之又慎,可以说是人之本能。

  然而在天齐,在他已经明说了接种牛痘并非完全安全的情况下,这些人依旧选择接种,又怎么让顾砚书不感到惊讶?

  但无论如何,手底下的人对接种牛痘之事接受能力高,对于顾砚书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等顾砚书到达溢州之时,跟随着他一起的一行人,十之**都已经接种过了牛痘并且已经痊愈了。

  顾砚书在此前虽然从未来过溢州,但对于溢州这个地方,顾砚书却不算陌生。

  因为在他与秦戮的一封又一封八百里加急之中,秦戮总是会提及溢州的人或者景。

  为了让顾砚书能有身临其境之感,秦戮总是会用心观察,费经心思地去琢磨自己的造词遣句。

  在秦戮的笔下,溢州虽不及京都繁华,但却也十分热闹。

  普通的百姓与京都的百姓大抵差不多,但又似乎比京都的百姓更加热情好客。

  或许是因为远离京都,平时受到的舆论的影响也相对较小,除了最开始的那半个月之外,在后来的时间里,已经鲜少有百姓对秦戮露出恐惧的神情了。

  特别是在秦戮与顾砚书一封又一封八百里加急地往来之后,溢州的街头巷尾逐渐传起了与厉王有关的新的流言。

  譬如与厉王妃相当恩爱,譬如是个十足十的妻管严之类的言语。

  后来也不知道是溢州还是京都随着秦戮一起来的官员,在外与人交流之时说漏了嘴,说是厉王心情好不好,全看厉王妃给不给面子之类的话。

  溢州的百姓们顿时便知道了,关于厉王殿下妻管严的传闻,并不完全是传闻。

  自那之后,溢州百姓看向秦戮的眼神就变得更加地随意了。

  除此之外,在秦戮的笔下,溢州还有不少有意思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