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王妃他富可敌国第211节(2 / 2)


  与京中看热闹的百姓不同,柳苏酥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差点儿没有笑背过气儿去。

  不过这种事到底隐晦,她一个未出阁的小姑娘,也不好拿在嘴里一直说。

  即便如此,柳苏酥脸上的笑容,比起往常来,也灿烂了不少。

  就连经历过这番风雨波折,沉静稳重了不少的柳如溪,也没能忍住露出了几分笑意。

  曾经不知道有多少次,在看着躺在自己身边的所谓的丈夫时,柳如溪都想对其痛下杀手。

  只是最后理智压过了感情,柳如溪不想为了丁一白这么一个早就已经烂到了骨子里的人赔上自己的终身,才没有动手。

  现在的秋娘,其实是做了柳如溪曾经想做又不敢做的事。

  想到这里,柳如溪心中,对秋娘多了几分钦佩与好感。

  又想到在秋娘服毒自尽之后,福宁公主也没有放过秋娘的尸首,命人将其剁碎了拿去喂狗,便心下一动。

  拿出了一笔钱财来,命人去将秋娘的尸首收捡安葬了起来,也算是对秋娘的感谢了。

  原本柳如溪以为,这件事之后,她与公主府以及丁一白,便是彻底没了关联。

  然而让柳如溪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原本还在议论着丁一白的悲惨遭遇以及秋娘的狠心的百姓们,不知何时,竟然话锋一转,将话题的中心,落在了她的身上。

  说丁一白与福宁公主虽都是自作自受,但柳如溪也不是什么好货色。

  做人媳妇,为了和离,闹出这么大的动静,简直就是惊世骇俗。

  又说英国公府教女不严,才会教养出柳如溪这般不守礼教,不尊三从四德的女子。

  再说这种事不应该姑息,否则以后天齐的其他女子有样学样,天齐男子夫纲难振。

  应当严惩柳如溪,以儆效尤。

  别说是柳如溪,就是五皇子听到这番言论的时候,都被提出这些说辞的人给惊呆了:

  “他们都如此不分是非,不辨黑白的吗?”

  柳如溪为了和离之事闹出这么大的动静的确有所不对,但这难道不是因为丁一白以及福宁公主做的太过分了吗?

  “不奇怪,”对此,顾砚书倒是丝毫也不感到意外,“毕竟对于有些人来说,柳姑娘是女子,这便是原罪。”

  柳如溪的这番举动,可以说是对男权以及父权的极大挑衅,那些依靠着男权以及父权在家中作威作福的男性们,自然不愿意见到这样的事发生。

  所以对于京中的这些言论,顾砚书不仅不意外,甚至还觉得,这比起他想象中的,来的稍晚了一些。

  第145章

  在顾砚书眼中,京中会出现谴责柳如溪的言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这是女性意识觉醒的必经之路。

  但对于柳如溪甚至是柳苏酥来说,这显然是一件极为要命的事儿。

  在此之前,无论是柳苏酥还是柳如溪,都以为只要能够拿到和离书,便是万事大吉。

  柳苏酥甚至已经在与柳如溪畅想着柳如溪日后的生活了。

  柳如溪现在对男女之情已经彻底死了心,完全没有了再嫁的想法。

  她也明白,自己不可能一直住在英国公府。

  就算她与丁一白是和离,而不是被休弃。

  但这到底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一直住在英国公府,难免会影响府内姑娘们的名声。

  当初她出嫁之时,嫁妆还算丰厚。

  现在用这笔嫁妆,在京都或者附近买下一个不大不小的宅院,请上几个奴仆,每日里过着归园隐居的生活倒也不错。

  柳如溪未出阁之时便喜欢种花,曾经也种出过不少名贵的品种,嫁入公主府后,便再也没有机会碰那些喜欢的花草了。

  余下的半生,柳如溪有大把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柳如溪与柳苏酥的设想之中,柳如溪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然而现在京中的这些言论,便如同一把无情的铁锤,直接打破了柳如溪对于日后生活的所有幻想。

  这个时候,柳如溪终于明白,为何当初厉王妃能够那般笃定,百姓的嘴能够让福宁公主屈服了。

  流言如刀,虽不见血,却能割到人心底的最痛处,刀刀致命。

  眼见着京中叫嚣着让英国公府将柳如溪交出来严惩不贷的人也越来越多,而英国公府原本便存在的对柳如溪的不满之声也越来越大之时。

  京中的言论方向,却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最开始站出来反驳的,是骠骑大将军家的梅大小姐。

  说起这梅大小姐,在京中也算是颇有名气。

  但与寻常的闺秀以“美貌”、“才气”、“聪慧”等等闻名京都不同,这位梅大小姐之所以在京都名声大噪,完全是因为其剽悍的性格。

  梅小姐是两年前,跟随着厉王殿下一同入京的武将家眷之一。

  许是长年在边关长大的缘故,这位梅大小姐完全不同于京中的闺秀。

  从不讲究笑不露齿那一套淑女准则不说,就连在男女大防这一方面,也不甚在意,经常与梅将军手底下那些将士交手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