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王妃他富可敌国第171节(2 / 2)


  每次出了点儿什么事,便叫嚣着节流!

  若是户部尚书有老三媳妇儿赚钱的一半本事,天齐的国库也不至于这样穷!

  见识到了开源的好处之后,皇帝对于温清衍的工作自然便重视了许多。

  到了第二日早朝之时,皇帝便不由分说将户部尚书给斥责了一通,并且责令其回家闭门反省半月,好好想想自己任职期间做的这些糊涂事。

  紧接着又将温清衍叫了出来,温声细语地鼓励了一番之后,还让其在户部尚书闭门思过的这半个月内,暂且代理户部尚书的工作。

  这一手直接将大皇子一脉打了个措手不及:

  怎么回事?

  他们这才刚刚准备给温清衍挖坑,把他挤出户部呢,这人怎么就莫名其妙得到了皇上的赏识?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大皇子一脉摸不着头脑的同时,也不敢轻举妄动。

  在接下来的早朝之中,一个个连忙夹着尾巴做人,不知道有多小心谨慎。

  至于将温清衍挤出户部之事,现在看来是做不成了,只能暂缓计划,从长计议。

  当然,这一场早朝,对于大皇子一脉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

  因为在临近下朝之时,皇帝看似极为随意地说了一句:

  “前些日子礼部的宋爱卿说自己年龄大了,同朕告老还乡。朕思及宋爱卿年近古稀,着实不易,便准了。”

  一句话,顿时便引起了不少人的骚动。

  皇帝此时所说的,是礼部右侍郎宋大人。

  在此之前,朝中已经有风声说宋大人准备告老还乡了。

  其实这的确是在情理之中,宋大人这个年龄以及职位,眼见着已经升迁无望,后辈也几乎都在朝中站稳了脚跟。

  的确没有必要在朝中再死磕下去。

  然而因为这一切只是传闻,所以众人也并不能完全确定。

  现在从皇上的口中到这话,众人便明白,此时应当已经是尘埃落定了。

  顿时,不少人的心思便开始活泛了起来:

  六部的位置可谓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从前些日子温清衍被任命为户部左侍郎,原本的左侍郎便被调走成了詹事府詹士便能看出这一点。

  现在宋大人致仕,那这礼部便会自然而然地空出一个位置,他们岂不是都有希望?

  然而还不等对这个位置的人想着如何去运作一番,便有听到了皇帝的声音:

  “朕想着,今年恰逢科考殿选,九月便有一批新科进士,在此之前,朝堂上还是不要有太大的变动。恰好老四年龄也到了,故宋爱卿这个位置,便由老四先暂时代理着吧,下朝!”

  不得不说,皇帝的这番话,说的的确是合情合理。

  每逢三年一次的科考之前,朝中的确不会有太大的变动,而四皇子也的确到了可以在朝中任职的年龄。

  礼部侍郎的位置虽然重要,但现在礼部尚书是个能力强的,否则宋大人也不户年近古稀也无法寸进,有他在前面带着,也出不了什么大茬子。

  况且皇上也说了,四皇子担任着礼部侍郎一职只是暂代,想来等到新科进士入朝之后,便会有新的安排。

  这样想着,众人便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而大皇子一脉自从皇上训斥户部尚书之后,而铁青的脸色,此时也顿时好了不少,甚至脸上还隐隐多了一两分喜气:

  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四殿下的本事了。

  皇上现在给了四殿下这个机会,四殿下如今进入礼部任职,假以时日,一定能够将礼部掌握在手中!

  而户部这边,皇上只是让户部尚书回家反省,并未将其降职,想来其中还有运作的余地,待到禁足结束,让户部尚书小心行事,缓缓图之便可。

  届时六部他们便掌控了其二,厉王还如何同他们争夺?

  至于厉王一脉?

  这次甚至不用顾砚书去说,秦戮和五皇子便已经知道了,这是父端水大师·皇又开始了他高端的端水操作。

  放宽了温清衍在户部行事的权利,便又给了大皇子一党礼部的甜头。

  但五皇子还有一点不明白:

  “父皇为何会突然向户部尚书发难?”

  开始不还好好的吗?

  随后,五皇子便从顾砚书那里得到了答案:

  “自然是看到了开源的好处。”

  顾砚书表示,昨日他忍痛让秦戮将这半月以来报社的毛利送进宫,就是在这儿等着大皇子和户部呢。

  不然他为什么不直接按照最开的规定,送纯利润?

  五皇子除了服气之外,还有什么话可以说?

  当然,除此之外,五皇子还有另外一个问题:

  “那三皇嫂觉得,这一局,又是谁赢了?”

  顾砚书唇角微微向上扬了扬,想也没想便给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