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家有福妻(种田)第32节(1 / 2)





  宋采儿都快能背下来了。

  “咱们出去说话吧,留他们俩大才子慢慢聊。”

  许巍然和陆彦生一见面必聊学问上的事,陈五娘和宋采儿携手出去了。许家小院的角落养着几只下蛋母鸡,陈五娘随手拿起一旁的烂菜叶丢给它们啄食。

  “现在年景好了,各地却不太平。”以前土匪可没这么多。

  宋采儿想起那晚见到的土匪就怕得发抖,一个个凶神恶煞的,手里握着长长的刀,在黑夜里都亮闪闪,格外的骇人。

  “可不是,那夜之后我做了好几宿噩梦。”

  陈五娘摸了摸身上的护身符,是陆何氏在寺庙里求来的,给了她以后小娘子一直放在荷包里随身携带,“采儿,我知道一个寺庙很灵验的,改日我们一起去进香,帮你和许公子求一枚护身符。”

  有个心理安慰也是好的。

  宋采儿笑盈盈地说好,“叫上我相公和你相公一起去,秋日景色极佳,出去看看散散心也好,不如我们去野食吧,你知道怎么窑鸡吗?”

  宋采儿果真是没心肺的,才说到被土匪吓的骇破胆,整宿的做噩梦,这会儿说到好玩的事儿人又精神了。

  陈五娘摇了摇头,“我只窑过红薯,玉米。”

  农户之家,一只鸡的作用大着呢,公鸡可以做种鸡、报晓,母鸡可以下蛋,就算要吃鸡也是炖汤,汤可以下面,鸡肉则一家人分着吃,用来窑鸡可太奢侈了。

  “都好吃,香喷喷,热乎乎的,哎呀,想到这些我都要流口水了。”宋采儿笑得更欢了。

  小娘子也馋了,本来就要到饭点肚子饥饿,现在说到野食窑鸡窑红薯的事,更饿了。

  “中午留我家里用饭吧?”宋采儿问。

  小娘子摇摇头,“改日吧,等许公子的伤养好了先。”

  这时候人家里正忙得鸡飞狗跳,许母愁眉不展,留下来吃饭太麻烦人了。宋采儿没强留,说得也是,相公翘着腿躺床上,也不好待客。

  接着她想起来什么,回屋掏出一条手帕交给陈五娘,“这个送给你。”

  粉色的绢布上绣着几朵兰花,秀的不算好,至少和陈五娘的手艺比起来差得远了。可宋采儿送的不是手帕,是情谊。

  女子之间交换小礼物,意味着要与对方成为好朋友。陈五娘已经很久没交过朋友了,之前在村里交的朋友不是嫁人就是被卖了,要么随着家人离开了故土。

  小娘子鼻子一酸,心中既高兴又难过。

  宋采儿瞪大眼睛看着她,“阿娇,你怎么不接呀?你不想要?”

  “要,我当然要了。”陈五娘将帕子双手接过,细细欣赏之后郑重的叠好收在身上。她要送宋采儿什么回礼呢?她身上倒是有一块绣帕,不过是陆彦生的,上次她觉得太素雅,说要给他的帕子绣上花纹,最近事多一直耽搁,到现在还差两针才好。

  犹豫了一会儿陈五娘道,“我绣一个荷包送你。”

  宋采儿说好,“我喜欢粉色。”

  “那就给你做粉色的。”

  ……

  从青石巷出来以后,小娘子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自从嫁给陆彦生,她好像还没这么饿过。虚弱的爬上牛车,陈五娘只想说一个字,“饿。”

  真是要饿晕了,饿肚子的恐怖回忆又回来了。

  陆彦生将她乱了的刘海儿拨正,“方才许家端了糕饼上来,你为何不吃?”

  “和采儿聊得太尽兴,忘记吃了。”

  陈五娘说完掀开车帘子往外瞧,问赶车的王林,“我们要多久多饭馆?”

  “回七夫人,要一刻钟!”

  许家住城南,陆家饭馆在城北,中间隔着好几条街。

  竟然这么远,陈五娘捂着瘪瘪的肚皮叹了一口气。陆彦生从腰间解下一个荷包,里面装着瓜子、花生、核桃等物,“吃些垫一垫吧。”

  想到待会儿就要下馆子吃饭,虽然是自家的饭馆,那也是下馆子,陈五娘还没在外面的饭馆吃过饭呢,立刻将头摇的如拨浪鼓一般,“不吃。”

  陆彦生拿出两枚核桃握在掌中,攥拳用力一挤,咔哒一声响,其中一枚核桃便裂开了。陆七爷将核桃仁拿在手中,在小娘子面前晃悠两下,“真的不吃?”

  陈五娘难逃吃食的诱惑,立刻变卦了,“我吃。”

  陆氏饭馆在云溪县最繁华的位置,处在十字路口的交汇处。说是饭馆,其实也可算作酒楼,三层木楼,一层是大堂,二层有厅和包厢,三楼则全是客房,周围的建筑都比陆氏饭馆低些,就数饭馆的视野最好,也最为显眼敞亮。

  牛车还没停稳,透过车窗打量的陈五娘就发出满足的叹息,这饭馆、铺子、土地都是陆家的,应该值很多很多钱,她对云溪县的地价房价还没有具体的概念,但只要稍微动脑筋想一想,就知道这地段的房屋不便宜。

  “我扶你。”陆彦生先下马车,又伸手扶陈五娘,小娘子雀跃的很,撑着他的手一蹦就下来了。

  她站在饭馆门口,看着门口黑底金字的四字招牌,忽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旋即,一阵眩晕之感传来,陈五娘已经几个月没这种感觉了,之前她看见相关的人、事、物脑中就会自动蹦出一段记忆,在记忆浮现之前便有这种眩晕的感觉。

  小娘子左右四顾,暂时没有找到让她头晕的源头。

  “陈娇,我们进去吧。”陆彦生见小娘子脸色似乎不大好,觉得她大概是饿狠了,带着她进了饭馆。

  此刻正是饭点,但是店中人不多。这馆子陆彦生来过很多次,打小时候起陆三太爷就经常带他来吃饭,在县学读书时陆彦生与同窗也经常来此。饭馆中的掌柜、伙计都面熟。

  不过,今日掌柜的与旧识伙计都不在,新伙计将人迎到了二楼雅间。

  陆彦生一连点了多道菜,肉沫豆角、红烧茄子等家常菜店中有,当归乌鸡煲、黄豆焖猪蹄等稍微重一些的肉菜店中便无,伙计说这肉菜太贵了,小店就算备了也少有客人点,时间久了肉放坏变质,索性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