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扶摇上青云(科举)第98节(2 / 2)


  沈长林半真半假的与之寒暄着:“受人所累,我不得不远走他乡,反正无处可去,不如来海青县碰碰运气。”

  “是犯事出来躲的吧?”那汉子压低嗓门,神神秘秘的问。

  古人崇尚安土重迁,很少有人奔波千里跑到异乡闯荡,除非是有罪在身的逃犯,为了显得合理,沈长林只好顺着络腮胡大汉的话沉默着点头。

  嘿,这就对了,络腮胡心里一喜,刚才沈长林用马鞭对付十几个拿杀威扳棒,他就看出来这小公子身手俊俏,加上沈长林对他的眼缘,络腮胡干脆出手帮了他一把。

  除了仗义出手,本就存了别的心思,对沈长林进行简单的套话以后,马上道:“哥叫曹许平,弟兄们都喊我曹大哥,是河上跑漕运的,小兄弟若暂时没有落脚地,不如上哥这儿来。”

  水上漕运是海青县最藏污纳垢之地,沈长林正有前去一探的心,佯装蹙眉思索了一小会儿:“曹大哥,你那儿方便收留我吗?”

  “方便方便!”曹许平满口答应,连连点头,“我那正缺人!”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沈长林牵小西瓜跟着曹许平去了他的漕帮。

  漕帮逐水而建,时常变换位置,现在建立在沿岸一片缓坡之上,用木片和油布搭建了一些小木头房子,男女老少皆有,加起来足有五六十号人马,其中青壮年占一半。

  “曹老大,这小子谁啊?”

  一玩泥巴的小屁孩见有生面孔来,追着曹老大问道。

  曹老大一把揪住小孩肉嘟嘟的脸颊:“小子是你叫的吗?要叫哥哥懂不懂?快,叫沈哥哥好。”

  小屁孩挣扎两下,揉着泛红的脸颊小声道:“沈哥哥好。”

  沈长林冲他一笑,从怀里掏出几块糖塞到小孩手中,孩子惊喜的含了块在嘴里,一边咂摸着甜味儿,一边高声大喊:“谢谢沈哥哥!”

  这声哥哥明显比刚才的感情充沛。

  说话间,曹老大已经带着沈长林进入了漕帮所在的中心,他嗓门大,高声吼着说话时,上下几十号人都能听见。

  “大家快出来,咱们曹氏漕运般来新人啦,长得俏,会功夫,人年轻,都出来看看!”

  沈长林刚拴好小西瓜,回身就见小木屋中的人全部出来了,将他团团围住,有正纳鞋垫的老妇,有抱娃娃的年轻妇人,还有小孩,但更多的是腰挂匕首,膀大腰圆的汉子。

  他们年龄身份各异,唯一相同的是眼神,淳真而善良,有沈长林许久没见过的一抹憨真。

  “小哥哪里人,叫啥名多大了?”

  “长得这般俊俏,是富贵人家的少爷吧?”

  也有人直接开顽笑:“取妻了没有,咱们这有两个未嫁的黄花大闺女呢,许给你做老婆啊!”

  接着站在人群中的两个年轻姑娘脸一红,赶紧躲到人后去了。

  沈长林入学堂已经整整十三年了,接触的都是读书人,讲究礼节和分寸,言行举止样样都要留心,生怕失了体统。

  他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置身这样放松的环境中了,这些人说话虽然直接,却是没有恶意的。

  “华京人,叫沈继森,今年刚好二十。”沈长林给自己编了个身世,“妻娶的早,已有两个娃了。”

  微风阵阵,十月的海青县仍一派夏景。

  沈长林飞快的和漕帮的人打成一片,彼此聊天说话,好似老友一般,漕帮的人都是跑江湖讨生活的,好交友讲义气,中午置办了一桌好酒菜招待新入伙的同伴。

  饭菜置办好了以后,一起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快意洒脱。

  沈长林捧着一小酒坛直接咕嘟咕嘟喝了几大口,然后长长吐出一口气。

  “痛快!”

  从今往后,他就暂时以沈继森的身份,在海青县曹氏漕运帮落脚了。

  第90章 邬家寨

  ◎准备去借兵马◎

  “小沈兄弟, 是不是想家里人了?”

  见沈长林捧着酒坛,坐在僻人处一边喝酒,一边遥望明月, 曹徐平走过来,攀住他的肩关切问道。

  沈长林轻笑点头:“是啊。”

  也不知小兄同奶奶爹娘他们, 现在情况如何。

  海青县与华京距永清县差不多远,他们现在应当在华京城落脚了。

  国子监监丞有斋房,但家眷不可随住, 因此他们还要租赁房屋, 现在家中小有积蓄,加上小兄的俸禄银子,应该能租一间漂亮体面点二进青砖小院。

  并且,还能雇个婆子帮着爹娘奶奶做活儿。

  他们家,现在也算正经的官宦之家了。

  但依奶奶那个勤俭的性子,不仅不会雇人,恐怕还会继续开店做点小营生,至于住处, 为了小兄的‘身份’, 想必不会太破败, 应该会在离国子监不远处,租个独门独户的清静小院落。

  虽不知自己多久回京, 但肯定会给自己留一个房间, 里面收拾的干干净净, 就等他回来。

  想到这,沈长林长吸了一口气, 最牵挂自己的, 永远是至亲家人。

  果不出沈长林所料, 此时此刻,千里之外的华京城,离国子监两个街口的万华巷,一处六间正房的小院里,钱氏刚将白天晒好的被褥塞到大木柜中。

  她边晒边嘀咕:“如果长林这时回来,也有松软的厚实被子盖了。”

  华京城已步入初冬,气温一日寒于一日,清晨醒来,可在院里的石板路上看见薄薄的一层霜,踩上去特别湿滑,一不留神就会摔倒,钱氏总要铺层干草上去。

  这时罗氏捧着一叠锦料的衣裳进来,这是入京后家里买的,一家五口人,从头到脚的给置办了身锦料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