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0节(1 / 2)





  孙静言说:“这个也是应该的,只是,如果没有别的内容,在签合同前你没有想起来的话,合同中没有的内容,我是不会做的。”

  赵刚忙说:“那是当然。你学习忙碌,我也要考虑到你的时间问题。”

  孙静言觉得,赵刚真是难得的体贴人的合作伙伴。

  孙静言看合同的时候,赵刚提醒说:“忘了给你说,除了平常的工作内容以外,等资料出版以后,看市场销售情况,大家会获得不同的奖金。你虽然是兼职,却也可以给你算一份的。”

  孙静言看到最后,果然看到了这样一个条款,更加高兴了,说:“好的,我知道了。”

  估计最后的提成,才是大头吧,如果资料卖得好,绝对能拿不少。

  教辅资料的市场有多广阔,行业人士当然十分清楚。

  只是如今资料在不断细分,想要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却不是容易的事情。越是赚钱的领域,竞争也十分激烈。

  双方并没有多大的分歧,很快就签订了合约。至于监护人签名什么的,这也是难不倒孙静言的。

  赵刚说:“周日的时候,项目组就有一个会议,希望你能够来参加一下。”

  “好的,你先把时间和地点发给我一下,我会参加的。”

  谈好事情以后,孙静言就径自离开了,赵刚觉得,这个小女孩,真是有着许多成年人都没有的聪明和干练呢。

  果然有些人从小就是与别个不同的。

  孙静言出了咖啡馆,走了一段路,在一个奶茶店去见了朋友们。

  “静言,我们在商量着去吃火锅的事情呢!天气这么冷,正好是吃火锅的时候!”程颖慧甫一见面,就说出了自己急切地愿望。

  孙静言点头说:“好啊,其他人没意见的话,我就没意见。”

  程颖慧一蹦的起来,说:“太好了,大家达成一致,咱们现在就去婆婆家吧!”

  如今四川火锅还没开遍全国,所以全国各地的火锅还很有自己的特色。

  而婆婆家这个本地品牌,最大的特点就是辣,能够辣的人浑身冒汗。

  于是几个人一起去吃火锅。

  等锅和菜上来的时候,锅煮开,大家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下菜了。

  孙静言尝了几样菜以后,说:“汤底不是特别好,味道不够好。”

  婆婆家也算是很受欢迎的火锅店了,没想到得到了孙静言这样一句评价。

  夏言期待地问:“静言,你会做火锅吗?”

  孙静言点头:“当然会做,但是要材料齐全,火锅底料里,有些东西绝不能少,少了就滋味不够了。”

  夏言觉得自己都快坐不住了,说:“你要什么材料,写给我,我让阿姨去买,下次在我家吃火锅。”

  在家里吃火锅是一项大工程,如果不买底料的话,就要自己炒制,而且很多人都觉得,吃完火锅家里一屋子的火锅味儿,所以不太能接受。另外,洗菜切菜也是一项繁重的活儿,不过夏言家有阿姨,这个不用担心。后期打扫战场的人都有了。

  愉快地约定好了下一次吃火锅的时间以后,虽然这一锅火锅被孙静言评价为味道不怎么样,但是大家还是给吃完了。

  跟着姐姐混的孙连胜觉得,真是跟着姐姐有肉吃,这还是他第一次吃这样的火锅呢,以前都没有吃过味道如此浓郁厚重的火锅。

  因此,也更加坚定了孙连胜好好按照学习计划来学习的心,只要好好读书,就能够跟着姐姐吃香的喝辣的,对了,还能继续学散打!

  吃完火锅,孙静言几个人又去逛了一下接,买了一些衣服。孙静言跟孙二华要了一些钱,只是那些钱肯定是不够买衣服的。再要多了,尹爱莲肯定就不同意给了。

  孙静言自己有足够的钱,却还是找家里要钱,就是为了避免家里形成一种印象,孩子自己有钱,所以不需要他们的钱。

  虽然是一家人,可是钱却不是都属于一家人的,孙静言心里有一本账,算的很清楚。

  这年头,羽绒服才时兴起来,不用夏言多说,孙静言就开始看羽绒服了。

  如今的羽绒服,款式并不十分漂亮,重在保暖又轻便。

  只是,羽绒服也不如一般的衣服好打理,清洗的时候也要十分注意。

  想到自家那个不着调的妈,孙静言只敢给自己和孙连胜各买了一件羽绒服,等以后手头再宽绰一些,买得起更好的洗衣机,能够送的去洗衣店的时候,再买更多的羽绒服吧。

  更何况,这年头的羽绒服,能够把人丑哭。

  除了给自己和孙连胜买了衣服以外,孙静言还给孙二华买了一对真羊毛羊皮一体的护腿。

  孙二华的腿还在养伤,如果不好好保暖,寒气入侵骨头,以后可有的是罪受了。

  至于尹爱莲,孙静言随便买了一件外套给她,不是孙静言不上心,是无论买什么,尹爱莲都不会满意,都觉得她是在乱花钱,要不是因为给孙二华买了护腿,孙静言也不会给尹爱莲买东西了。

  父母不能对孩子太偏心,但是孩子对父母也不能太偏心。

  因为孩子的孝敬方式出了问题,导致父母之间关系不佳,甚至和孩子的关系不好的事情,孙静言是知道有一些的。

  买了衣服,大家又去书店逛了逛。

  夏言很不高兴:“我的《基督山伯爵》读后感竟然没过稿,连颖慧都过稿了,我总觉得里面有问题。”

  三个人依旧保持着一起写读后感的习惯,至于其他的文,两个朋友是可以帮着修改提意见的,但是一般不会指定同一个题材写,每个人的灵感不同,同一个题材不一定都能够写的出来。

  不过,大家互相读文,互相修改,倒是也能够互相促进。

  现在,产量最高的当然是孙静言了,她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有一台电脑了,有了电脑,她写东西的速度会更快。当然,她写东西最大的动力,还是来自于稿费啊!

  或许是得益于她经历过那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所以总是有一些新奇的点子,让夏言和程颖慧都惊叹不已,惊叹于她的想象力和涉猎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