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4节(1 / 2)





  苏怡莹边握着锅铲熟练地翻炒着菜说:“柳玲也不好意思无缘无故留下来吃饭啊。”

  刘丽丽也认同这个说法,只能无可奈何地说:“我都没想到可以通过文工团回城,还想问问情况呢?”

  肖芳说:“文工团招人不是每年都有,而且招的人很少,一次也就一两个,有时候消息还没传到村里,人就定了。”

  刘丽丽听了这话,自我安慰道:“反正有柳玲在,我去了被选中的可能性也很小,这次没抓住机会,下次我努力抓住。”

  安慰了下自己,刘丽丽又和往常一样开始和苏怡莹斗起了嘴,看得苏怡莹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第61章

  转眼已经要过年了,这个春节很多知青都回家了,苏怡莹和陈一遇因为前几个月才请了长假回去,所以这次就留在小许村过节。

  和苏怡莹一批来的知青就她一个人春节没回家,知青点都安静了很多,大年夜的时候,剩下的几个知青坐在客厅,聊着天吃着饭,一个不能和家人一起度过的除夕夜很快就过去了。

  好在苏怡莹有陈一遇在,她一点都不觉得孤单,前段时间她收到了春花的信,信里的消息让她最近有点纠结。

  春花信了提到了县里纺织厂的招工,因为她奶奶制衣和刺绣的名声在外,最近纺织厂想要招专业人才来转型,就想到了小许村的徐绣娘,可是一打听,人已经没了,只能联系得到她传承的孙女春花。

  辗转联系到了在外随军的春花,询问她是否有意愿到纺织厂做工,如果以前有这个机会春花当然欣喜若狂了,现在这个时代工人可是顶好的职业,工资高、受人尊重,而且户口也可以转变为城市户口,吃令人羡慕的商品粮。

  可是她已经随军了,也不想回到万县,所以就拒绝了,不过她还是向纺织厂推荐了学过她手艺的苏怡莹和江燕,这次除了写信和她们俩拜年,主要的目的就是告诉她们这个信息。

  苏怡莹和江燕是在过年前几天收到信件的,两人都有点犹豫,虽然都知道在纺织厂做工肯定比农活更轻松,也更适合女生,但毕竟是一个新环境,在小许村呆了一年半了,也熟悉了这里的生活,一下子要到陌生的地方还有点犹疑。

  好在纺织厂招工还要年后,即使有春花推荐,她们一样要去走招工程序,只是会优先考虑,如果前期资格审查和笔试都没有通过,也是白想。

  江燕带着这个消息回家接着考虑,苏怡莹也和陈一遇商量看怎么样。

  两人吃了年夜饭,并肩走出了知青点,在村子里消食散步,虽然冷,但是现在男女之防管得比较严,两人虽然对外是未婚夫妻,但毕竟没有结婚,如果独处一室还是会被人说。

  虽然苏怡莹和陈一遇两人都不在乎这些,但有些不必要的麻烦能避免还是避免一下。

  苏怡莹裹紧脖子上的围巾说:“陈哥哥,我有点想去纺织厂上班,可是,可是我舍不得你。”说着,她害羞地将脸藏进了红色的围巾里,县里和小许村有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如果她去纺织厂上班估摸要一个星期才能见一两次面了,这和朝夕相处的现在比起来真是天囊之别。

  她脖子上红色的羊毛围巾是陈伯母当做春节礼物寄过来给她的,苏怡莹十分惊喜,南方的冬天是没有暖气的,屋里比屋外还冷,不过屋里有火炉,关着门也没有寒风,但出了门,风呜呜地刮,一下子就把她的小鼻子和小脸蛋给吹红了。

  她想要一条围巾,可是县里供销社和黑市都没买到毛线,更不要说已经成品的围巾了,苏怡莹只好简单的用布条做了一个简易围巾,抗抗风。

  陈一遇到是有一条浅灰色的围巾,看到苏怡莹冷就时常给她围上,但是苏怡莹也舍不得陈一遇冷到啊,所以常常拒绝要他自己围着。

  于是陈一遇就写信请父母帮忙在市里买一下毛线或围巾,起码市里的供销社品种和数量更多,买到的可能性也更大,没想到他妈直接给织了寄了过来。

  不过这条红色的围巾苏怡莹戴着可真好看,就像樱桃上落下的霜,两者相得益彰,小巧的脸蛋白得像雪,嫣红的唇瓣和正红的围巾各自生辉,如同飘扬的雪花迷了陈一遇的眼。

  特别是现在苏怡莹害羞的将脸躲进围巾里,只露出含水的大眼睛,浓密卷翘的睫毛微颤,注视着他的时候,让他的心不由扑通扑通的直跳。

  陈一遇静了静心,说:“你想去就去,城里的生活更轻松,不用担心我,我也会和你一起去城里。”

  看到苏怡莹疑惑地抬起了头,陈一遇说出了原由,他最近看到苏怡莹在烦恼这件事就已经开始着手解决了,“以前县医院就问过我去不去医院当值,我以前考虑到副院长人品不行就没有答应,最近因为革委会的洗牌,副院长和郑主任有勾结也被打了下去,我也没有顾虑答应他们去县医院了。”

  陈一遇以前顾虑着县医院潜藏的规则而没有答应,最近因为医术名声渐涨,县医院又来邀请自,考虑到如今县医院最大的老鼠屎已经没了,苏怡莹又更适合去县城工作,陈一遇就打算也去医院了。

  听到这个消息,苏怡莹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了,只等着招工公告下来,然后准备考试就可以了,两人脸上是对新生活的期待。

  虽然冬天的风还是凌厉的吹着,但两人之前的氛围却是风吹不散的甜蜜和温暖。

  知青们的假期都是很短暂的,才年初几大家就陆陆续续地回到了小许村,苏怡莹和江燕才几天没见,一见面就手拉着手进了两人的房间。

  看到江燕脸上的笑容,和刚回家的时候放松了很多,苏怡莹猜测地说:“燕子,你决定去参加招工考试了?”

  江燕将行李放下,把厚厚的棉大衣倘开说:“对啊,我回去和我家人说了这个消息,他们都说我傻,犹豫什么,这可是好机会啊。”

  她坐了下来,搓了搓泛红的手接着说:“我家那边招工机会都很少,现在有机会当上工人,起码比做农活轻松很多,赚的工资我也可以寄回去给家人减轻负担。”

  苏怡莹给她倒了一杯热水,递了过去说:“那我们俩有伴了,我也准备去参加招工考试。”

  江燕小小地欢呼了下,不过她还有一个疑惑:“你不是舍不得陈一遇吗?怎么就想通了?”

  苏怡莹问过陈一遇,他准备去县医院的消息不必要瞒着,于是也就直接和江燕说:“陈一遇也和我们一起去县里,他准备去县医院。”

  江燕吹了吹冒着热气的开水问道:“那村里的卫生所呢?村里都知道许医生准备将卫生所交给陈一遇,虽然还没有正式交接,可是卫生所很多事情现在都是陈一遇做了。”

  这个问题苏怡莹也问了陈一遇,他这几天已经安排好了,“卫生所的事陈一遇和村里商量好了,许医生走后交给施爷爷夫妻俩,施爷爷现在是县里领导批准的半个医生,而且医术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交给他大家都没意见。”

  如果将卫生所交给施爷爷和施奶奶打理,虽然施爷爷名义上是半医半农,但实际操作就可以全职当医生了,而且施奶奶也可以避免做重活,以在卫生所帮忙来做工了。

  毕竟施奶奶耳濡目染下,对一些医学常识和药材也懂得比常人多,作施爷爷的助手十分适合。

  江燕听到这个好消息忙不迭吞下刚喝的热水说:“这可太棒了,不过不知道什么时候公告会出来,好想看看招工要求啊。”

  苏怡莹也托着腮说:“对啊,不过春花说年后就出了,应该很快的。”

  南方的冬天虽然无处不在,但这并不影响勤劳的村民做活,不能去室外农忙,他们就富有生活智慧的找到了适合室内做的活计。

  所以苏怡莹他们完全没有时间去多想其他事,在忙碌的工作中县纺织厂的招工公告就出来了。

  一出来,招工的信息在小许村就人人皆知了,这次招工和往常不一样,招工的人数多了好几个指标,一时间村里的知青和村民都活跃了起来。

  虽然公告上有学历要求一下子就刷下了很多人,但谁都有满足学历要求的朋友亲戚,所以年后村里最火热的谈资就是纺织厂招工了。

  知青点也因为这个消息而热闹了起来,以前没有和苏怡莹、江燕一起学制衣绣花的肖芳几人都后悔极了,对于女知青来说这次的招工可是很好的机会。